眼下的互联网网民很少不知道goole。特别是李开复先生跳槽之后。
据说,比尔·盖茨与李开复有过一次激烈的谈话。盖茨先生一反首富的风度,一改娃娃般的笑脸,脑羞成怒,连连嘣出了几句粗话。
盖茨先生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理由也许很多。不过,有一点他可能不曾料到,并不强大的goole竟敢在他头上动“土”,而采用的方法居然与他当年的方法如出一辙。
微软的前十多年也不强大,也缺人拧?
怎么去吸引他要的人才呢?当时,微软极缺数据库人才,但是,微软野心勃勃,却要最好的数据库人才。于是,只好去“挖”,而且“挖”的力度不同凡响:紧盯着一个个目标,不断地打电话,拒绝了再打,反复地打,直到你动摇为止。
当然,这样的开“挖”是有条件的:给你的比你想要的多得多,好的条件好到你不敢想。举例说吧。有一次,微软相中了一个顶尖数据库人才,这个目标在东海岸。人家开始怎么也不理会,最后终于扛不住强攻,口气软了。但是,人家提出一个条件:加盟微软也可能,但是,西岸(微软总部在西雅图,位于西岸),实在不习惯不喜欢,不想离开东岸。微软说:没关系,只要你加盟微软,一切都好说,你就留在东岸好了,我们就给你盖幢大楼吧。面对这样的条件,这个天才还能扛得住吗?当然扛不住。
以后的结果大家看得很明白,微软的数据库人才变得很强大。当然也不只是数据库人才。至今微软还是这样的理念:对他想要的人还是不惜重金。只不过相对弱小的google有些力度让他感到震惊。
眼下的google像当年的微软一样,也是如法炮制,而且把目标盯住了微软。
据说,google的人拿着微软人的名单一个个打电话,拒绝不要紧,第二天再打,直到你动摇为止,同意为止,而且条件也比微软人想像的高。所以,google从微软挖走100多人也就不奇怪了。
微软、google的做法对错不在此议,但是,他们的结果都是一致的:微软因为人而成就了今天的微软,google因为人也心将成就未来的goog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