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囊,以锦制作,也称“锦囊”或“锦香袋”。起初是辟邪之物.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三国魏朝繁钦在《定情》中诗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辇缀五色香囊,每出游芬香满路。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棕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现在许多城市、乡村,仍有给孩子带香袋的习俗。将古代生活呈现于今天,总是充满神圣感和仪式感,让我们这些后人称羡,香囊便是一桩。
古代人阔袍长袖,轮廓宽大粗放,就需要一些细节上的讲究。香囊在精制、美丽之外,就挽了一个很考究的结。今天的服饰多以简约为第一要义,香囊的佩带,自然无法找到可以依赖的对应物。其实,女子穿长裙,腰际可以挂一件有缨络的香囊。只是现代人大都缺乏温润的心境。
“五月绣香袋”曾经是全国各地的风俗。到了后来,香囊的风情完全在男女情事上。通常概念中,香囊是定情之物,它所传达的情感密码,因其所绣的不同形象而多种多样,含蓄且优美。许多香囊都有鱼的形象,鱼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情事的隐语,鱼喻男,莲喻女。这样看来,诗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实际上是一首艳诗。这样的诗篇,再配上鱼莲香囊,缠绵的效果就出现了。
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牛黄、川芎、香附、辛夷等药,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香袋有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棱角形、鸡心形、菱形等,上绣有花、草、虫、鸟及罗汉钱等,款式极为精美,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也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香囊自古就是人们身份的象征和传递情感的载体。古时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会用香囊来体现其尊贵的身份和地位,相互间也会赠送香囊来传情达意。随着时代的变迁,香囊也被众多钟情于斯的知香、爱香人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并成为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礼品.
-----------------------------------------------------
大家都开始复古吧~~```┑┙∨┕┍
香囊各式各样的~```很漂亮的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