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猫注册
查看: 193|回复: 7

(转)上海话式微9宗罪

[复制链接]
天空飞 发表于 2005-2-13 00: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话被亮红灯!上海人曾经引以为豪的上海话正渐趋式微,越年轻越不懂得上海话,宝宝学说话喊出的第一句“爸爸”或者“妈妈”竟然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年轻人抓耳挠腮竟想不出如何用上海话表达“柔软”一词。再这样下去,上海话离消亡的一天也不远矣。
  “大力推广普通话”当然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奈何上海人却因噎废食,遗忘了根本。虽说为了发展,大家都说普通话是正道,但有的东西消失了便永远会回不来。老房子要保护,老的方言又怎可让它逝者如斯。正当我们炫耀着多国外语技能的时候,却唯独缺失了自己的乡音。罪过,罪过。
  罪过1 普通话的强势
  20年前的中小学生要掌握普通话似乎有点难,因为那时的老师基本上都说不好普通话,讲话不会翘舌,弄得小朋友们一开口都是“老丝,偶要搡次所(老师,我要上厕所)”,现在那些老师差不多都退休了,年轻一代的教师的普通话水准要高出许多。而推广普通话似乎早已不只是学校的事,现在,大家都说上海话的办公室已经很少见,上下班高峰时乘坐地铁的人深有体会:在拥挤的车厢里,很可能听到的都是带各地口音的普通话。大商厦里的营业员小姐对顾客也自觉地讲普通话。尽管四五十岁以上的上海人说不好普通话,但是他们已经长大的孩子一定都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记得以前上海人去北京,问路或者坐出租经常遭到北京大爷的傲慢态度,因为北京人看不上上海人那口蹩脚的普通话,一听就是上海人,那情形好比是英国人到了法国用英语问路,多半遭冷遇。现在可大不同,经常是上海人坐北京出租和司机唠嗑,普通话说得遛,唠半天司机问哪儿人,猜来猜去就是想不到是上海人。
  罪过2 上海话地位低
  普通话与上海话在海纳百川之地的运用之争由来已久,但是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牢固不可动摇,领导讲话即便有上海口音,但是依然会坚持用普通话,比如某位市领导每每在电视上出现作重要宣布“我宣布———某某节———开幕!”,假设他是用上海话宣布,那庄重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上海闲话最根本的气质就是“闲”,既然是“闲”,就决定了它天生的不重大,是属于市井百姓的,虽然上海人一贯趾高气扬在公共汽车上用上海话骂好欺负的外地人,虽然他们有一种优越心态,仗着上海话背后的上海人身份。但是上海话永远无法代表精英阶级,它在一些商贸谈判、官场的正式场合下无资格被操用,它始终是不上台面的。
  罪过3 崇尚格调的“文化”心态
  在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眼里,说普通话代表着有文化有格调,上海话就代表着市井与俗气。这样的现象在文艺圈更加普遍,许多上海的文艺青年聚集在一起时,基本上没人敢说上海话,因为大家都偷偷地觉得说普通话更具备文艺腔,尤其是使用国骂的时候,比用上海“标点符号”更有爆破力。另外,一口动听的国语能给人产生身份的联想,如果一位长发飘飘的男青年说着标准国语,你会很愿意去猜想他是来自遥远西北的诗人、音乐人、画家……对他肃然起敬,但是如果他一开口就是“阿拉一歇歇去听音乐好口伐?”你多半会想:一个上海小男人做作来。当那些80年代的上海大学生结婚生子后,在家多半和子女用普通话交流,于是,90年代出生长大的上海小孩渐渐把普通话当做了母语。
  罪过4 年轻夫妇爱用小保姆
  上海的年轻夫妇有很多因为工作忙,没时间亲自带孩子,也有的因为自身娇生惯养,尤其是70年代末以后出生的独身子女,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怎么照顾孩子呢?于是,来自外省的小保姆们就肩负起带孩子的任务,小孩学什么都快,没多久,很多上海小孩就有了苏淮口音,上海街头一些穿进口衣服喝进口奶粉的小囡张口闭口“吾……吾(我)”。考究一点的家庭会让孩子去中外合办的双语学校,但是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小孩更爱说英语。
  罪过5 七十二家房客的失散
  上海城市建设的迅猛大大改变了上海人的住房条件,也影响了适合上海话生存发展的空间。三年大变样使老城原有的格局被打破,那些最适宜上海话家长里短“轧三胡”的旧空间,比如公用灶头间、弄堂、亭子间、晒台,以及浴室、小菜场,这些都是上海话赖以生存与流传的土壤,如今却渐渐从城市消失,上海阿叔不用再去浴室“混堂里”,上海阿姨买小菜是去大超市要什么拿什么没有讨价还价,代替那些旧的塞满七十二家房客的老房子的,是厨卫独用的高层住楼,各家独门独户不相干,上海话原有的语境被改变了。以前倒个痰盂也可以和张家李家说半天,如今抽水马桶坏了直接打电话让物业来修,一句废话也没有。
  罪过6 港台流行文化的入侵
  从80年代初开始,港台流行文化就对内地有种强势的冲击,流行歌曲、电影、琼瑶阿姨是其主要攻力,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作为信息接收快的上海,自然看得快学得也快,学说粤语或者讲一口台式国语在年轻人眼里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但是人们在模仿的同时就很容易失掉自己原本的语言习惯,以至于在上海大街小巷你随便找个男孩女孩说话,他们一开口往往上海话不说,却只说港台腔国语,好像是口齿不清的谢霆锋或者闽南阿妹。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普通人身上,许多在媒体中频繁亮相的演员、主持人也有这个嗜好,仿佛不用港台腔开口就对不起自己的身份,在他们的带动下,上海小孩更不以为自己应该说上海话,而是长了别人的威风灭自己志气。
  罪过7 海派传统曲艺的没落
  能够代表海派传统曲艺的是沪剧与滑稽戏,它们也是承载上海话的艺术形式,如今却渐渐衰落。过去看沪剧与滑稽戏在上海人的娱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记得80年代还将一些沪剧或者滑稽戏套拍成电视剧,收视率可以很高。沪剧和越剧一样受上海的一些中老年妇女欢迎,但是近些年似乎少有好的剧目与好的演员,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滑稽戏,双字辈的滑稽名家们渐渐引退后,滑稽戏就很难再有以往的辉煌了。在很多人嘴里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说上海的滑稽戏太庸俗,不比北方的相声雅趣,所以眼下的年轻人如果要看戏,一定会选择花钱去看话剧,即便从头到尾看得很乏味,也觉得是件有档次的娱乐。现在虽然有王汝刚的红茶房与老娘舅在电视荧屏上撑出一小块沪语节目的地盘,但充其量只是摆个小摊,很难再回到老字号店面了。
  罪过8 涉外婚恋
  这里所指的涉外婚恋包括上海人与外籍或者外地人士结婚或者谈恋爱。
  随着上海外来人口的增多,上海人的婚恋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上海人不要说和外地人,就是静安区的和闸北区的谈恋爱,双方父母也会觉得不门当户对。上海人的地域观念实在太重。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很多上海人在工作或者学习中有机会接触到其它地方的朋友,他们并没有受父母辈所灌输的地域思想的束缚,而是爱情至上,甚至走入婚姻的殿堂,这样的情况比较多的是发生在上海女孩的身上。而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通常的情况是,嫁给老外自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嫁给外地人呢,可能或多或少学会对方家乡的语言,如果不结婚只是恋爱呢?不用说,就是普通话练得越来越好。这都要怪很多年前舆论争论的一个话题,说什么用上海话谈情说爱不浪漫,无法表达“我爱你”的情义绵绵,于是很多人迷信这个,喜欢和普通话说得好的人谈恋爱,以为那样就浪漫。甚至两个明明都是上海人,却也凑热闹相互说普通话。不过上海话不善于表达一些煽情的情话倒是真的,随便举个例子,“我的灵魂被你深深吸引”这句话用上海话来说,怎么说意思也都碎了,即便说出来也感觉是在嘲人。
  罪过9 被全国人民骂怕了
  上海人过去因为向来看不起外地人,把其它省市的兄弟姐妹一概叫作“乡下人”,这使上海人的“排外”恶名在北京之上。这笔仇外地人是一直记着的。而这些年上海的经济建设又在中国前列,这又多少引来了其它省市的兄弟姐妹的嫉妒,新账老账加在一起,使得全国人民都在找尽一切机会骂上海人,骂上海人崇洋媚外、势利、小家气、门槛精……搞得上海人自己都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不自信起来,于是在有外地人的场合格外小心,不敢轻易说上海话,生怕遭到一阵白眼。
折翅の恶魔 发表于 2005-2-13 0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规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月月〗 发表于 2005-2-13 00: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册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折翅の恶魔 发表于 2005-2-13 00: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月月〗 发表于 2005-2-13 00: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弄西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折翅の恶魔 发表于 2005-2-13 00: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看不看 睡觉睡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月月〗 发表于 2005-2-13 00: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78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ndamtd 发表于 2005-2-13 01: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乱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猫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漫猫]动漫论坛

GMT+8, 2024-11-17 00: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